父母行为会毁掉宝宝自尊心 快来了解吧!
孩子虽然年龄小,看似什么都不懂,实则在潜意识里也懂得自尊、自强。宝宝的自尊心有的时候会从争强好胜,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里面显示出来。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父母的哪些行为会毁掉宝宝的自尊心吧!
1.为宝宝包办一切
父母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宝宝,为宝宝的课余时间安排各种活动,音乐、绘画、舞蹈、外语……这种过度保护和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他们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阻碍其自尊心的建立和发展。
2.忽略宝宝的存在
如果父母在宝宝生命早期不听他们说话、不理睬宝宝,忽略他们的存在,宝宝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导致其无法树立自尊心。
3.破坏性批评宝宝
破坏性批评是对宝宝自尊心的无情剥夺。当宝宝做错事情,父母希望通过批评使其改掉缺点,把批评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宝宝的具体行为上,批评针对的是他们的行为,宝宝会朝父母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这个作用力打在宝宝的人格价值上,攻击的是宝宝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宝宝觉得自己没有尊严,甚至逐渐丧失自尊和价值。
4.“人前教子”
当宝宝不听话,特别是在其他人面前表现不好,父母会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宝宝。但是,当众批评只能让宝宝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
5.不信任宝宝
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其尊严无情的挑战。例如,父母怕宝宝撒谎,对宝宝的话进行挑剔、判断和质疑,会在宝宝心中栽下一颗被怀疑的种子,阻碍自尊心的发展。
6.与其他宝宝比较
父母拿别人的宝宝的优点和自己宝宝的缺点来比较。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宝宝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宝宝,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宝宝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宝宝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父母要教育和引导宝宝跟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例如“真棒,这次比上次进步了!”
7.不恰当地惩罚宝宝
有的父母会对宝宝拳打脚踢,其实,打骂宝宝是对其自尊心最直接伤害。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宝宝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宝宝可能慑于父母的强大压力,但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宝宝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8.强迫宝宝做其不愿做的事
宝宝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父母要尊重宝宝自己的选择。强迫宝宝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宝宝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父母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9.有条件的爱
有的父母会把对宝宝的爱跟宝宝的行为连在一起,给予爱是以宝宝必须做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宝宝终生不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10.被拒绝不等于没面子
父母要让宝宝明白,确实有很多事他们还不能做、有的甚至有危险性,父母要引导宝宝理解拒绝他们的要求是一种保护。父母的态度要温和、耐心和平等,让宝宝获得被尊重的感觉,明白“我被拒绝与‘面子’无关”。
11.减少关注
父母要适当减少对宝宝的关注,让他们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可以远远地观察宝宝,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保护其自尊。
12.感受过程的美妙
好强而又敏感的宝宝想赢怕输,在学习新游戏时,他们往往表现出退缩。父母要尽量淡化新游戏的难度,让宝宝放松地玩儿。例如,先把零散的木块拼装成“组块”,让宝宝独立摆放,对他们的尝试行为进行肯定,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使宝宝把注意力放在享受过程之中,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上面提到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毁掉宝宝的自尊心。父母们如果存在着小编提到的这些行为,希望能够尽早地改正过来。寻医问药网站祝您与您的家人健康、平安!
-
让孩子喜欢并主动学习的秘密让孩子喜欢并主动学习的秘密是什么呢?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能喜欢上学习并且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
-
宝宝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有哪些随着宝宝身体正常发育,使之此时到了应该进行学走路的时间,但往往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会出现左右摇摆不定,并且有时走路姿态十分酷
-
家长在和宝宝交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随着宝宝逐渐的增长,此时语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长要利用正确引导去进行和宝宝加以交流,但家长注意不要过分满
-
家长请你告诉孩子读书的这些好处家长请你告诉孩子读书的这些好处吗?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可以让你明理,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内涵。也许孩子会说“读
-
培养高智商宝宝的六大秘诀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宝宝智商的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