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要做哪些准备
宝宝要入学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小宝宝们到这时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婴儿了。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要天天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了。孩子上小学是孩子人生教育的基础,孩子的小学教育接受得好,后来的学 习也会更加顺利的。那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孩子的父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孩子最初的前途、命运都掌握在父母手里——父母想让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孩子才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父母想让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才能过什么样的生 活;父母抉择正确,孩子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父母抉择失误,会使孩子陷入黑暗、痛苦之中。幼小衔接,可谓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道坎。这道坎迈得好,会 使孩子以后几年(或更长时间)相对较顺;这道坎迈得不好,会使孩子跌跌撞撞,一开始就遭遇校园生活的打击。父母能不小心行事、周密部署,对孩子的前途、命 运负责吗?
跟孩子生活了几年,孩子的天赋、才能、性格、脾气,父母不会不了解。孩子的反应是快还是慢,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孩子 的接受能力是强还是弱,孩子的记忆力是好还是坏,孩子的性子是急还是慢,孩子的脾气是好还是坏,父母不会不清楚。孩子五岁了,该给孩子启发什么,训练、传 授什么,辅导、置备什么,选择、定夺什么,不靠这几年的观察、分析、研究能行吗?父母不做有心人,孩子难成有心人;父母的前期工作做得好,后期的学前指导 才会卓有成效。
父母需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些什么呢?
第一,需让孩子知道,每个孩子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满了六岁就要上学——国家法令不允许适龄儿童不上学。这就从根儿上打消了孩子害怕上学、不想上学的念头。
第二,要让孩子对上学抱有一种期盼。怎 么才能使孩子有一种上学期盼呢?那就要带孩子到学校周边转转,看看学校的环境,看看学生的精神面貌,看看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三四年,已经熟 悉或厌倦了幼儿园的生活方式;看到比他大一点的孩子都上学了,自然就会对上学怀有一种渴望、向往的心情。特别是看见过去同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进了小学, 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滔滔不绝地跟他们聊着小学的趣事,无形之中就会勾起他们上学的热望。每个孩子都会对高一级的孩子怀有一种敬慕的心理,充分利用孩子的这 种心理,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学前恐惧。
第三,可参照小学生守则适度约束、规范孩子。虽然家庭不是学 校,不能严格按照学生守则行事,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在家就在家,目无学校的组织纪律。幼儿园大班的老师会依据上级学校的要求,对孩 子的学前生活做些相应的安排、调整。回到家,父母也应配合幼儿园的步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提些相应的要求。比如,不能无故不上幼儿园;不能早不起、晚不 睡;不能在家大喊大叫,影响他人的学习、休息;每晚回家都应温习温习幼儿园所学的知识,看看小学的课本等等,既不要让孩子紧张、睡不好觉,也别让孩子懵懵 懂懂,对未来的学生生活毫无知觉。
第四,可适当给孩子传授一些语、数、英的知识。过去,给孩子讲故 事,陪孩子读书,教孩子认大街上的广告、标语、招牌,孩子对文字并不陌生,认得了一些字。上学前,把以前零星学的字词,归整归整、梳理梳理、串联串联、复 习复习,把其中简单的字词句挑出来,写一写,练一练,记一记,应对小学语文入学考试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孩子的数学,只要能认、能写、能算100以内的加 减,应对数学入学考试就不成问题。如果能写、能算100以内的乘除,那么孩子的数学已经高出同龄人的水平了。孩子的英语,能读、能写26个英文字母,算是 有了英语基础。如果能听、能说、能读、能写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孩子的英语算是相当不错了。
第五,不是孩子自身强求,没有必要给孩子灌输过多的书本知识。这 个时候,孩子需要学点课本知识,但更需要的还是课本之外的社会参与、亲身体验和自我感悟。父母提前给孩子灌输了过多的书本知识,孩子上学后,没有新东西可 学,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和同学逗着玩——父母的过度早教直接干扰、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学习。父母越是过早介入孩子的课本学习,孩子的课本学习会越成问 题——这叫过犹不及;混淆、颠倒了学校、家庭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
让孩子喜欢并主动学习的秘密让孩子喜欢并主动学习的秘密是什么呢?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能喜欢上学习并且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
-
宝宝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有哪些随着宝宝身体正常发育,使之此时到了应该进行学走路的时间,但往往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会出现左右摇摆不定,并且有时走路姿态十分酷
-
家长在和宝宝交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随着宝宝逐渐的增长,此时语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长要利用正确引导去进行和宝宝加以交流,但家长注意不要过分满
-
家长请你告诉孩子读书的这些好处家长请你告诉孩子读书的这些好处吗?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可以让你明理,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内涵。也许孩子会说“读
-
培养高智商宝宝的六大秘诀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宝宝智商的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