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保健 > 新生儿

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宝宝出生后都提倡母乳喂养,因其母乳中含有大量适合宝宝的抗体成分,让其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更加强韧,继而不受外界各种细菌、病毒等过度侵袭,但不可避免的是长期吸入奶汁,此时极易引发母乳性黄疸。那么,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的酶可以促进婴儿小肠内的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宝宝的肠活力又比较慢,当大量的胆红素分离成为未结合胆红素,被宝宝吸收后,母乳性黄疸就出现了。

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上,确实是存在停掉母乳喂养的。一般在宝宝患上母乳性黄疸期间,妈妈需要暂停母乳喂养3天,期间给宝宝使用奶粉喂养。在停母乳后,宝宝的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就会慢慢的消失,消失后,即可给宝宝继续母乳喂养。停母乳期间,哺乳妈妈同样需要将乳汁排空,为宝宝再次母乳喂养做准备。

那么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要停掉母乳的问题上,其实并不是一定的。我们在上文中说到过,母乳性黄疸是由于宝宝小肠内的胆红素较高所导致,如果妈妈希望不停掉母乳,那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即可不用停掉母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就可以置之不理,爸爸妈妈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疗,确定宝宝是否有其他疾病,如果排除一切可能的病因,那么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其实出现宝宝身体黄疸现象,并非所有都是由母乳喂养所致的黄疸,具体在宝宝发病的时候,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后,使之采取有效的合理方法加以控制,相信这样宝宝身体出现的黄疸会尽快的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