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保健 > 新生儿

对付宝宝夜哭的5种方式

对付宝宝夜哭的5种方式

新生儿时期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很长,几乎都是在睡觉中度过,但是很多的孩子,却出现了哭闹不愿意睡觉,让家长也非常的担心,大家需要注意这样的情况,全面的进行调理,有效对付,改善孩子的饮食,要注意避免出现胀气,那么,对付宝宝夜哭的5种方式。

喂养得当

喂养不当是导致孩子哭闹的常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妈妈乳汁太少、质量太差或太稀,人工喂养时奶粉与水的比例调配不当,冲得过稀,都会引起饥饿性啼哭。晚上喂奶太勤,干扰孩子睡觉,也会引起孩子啼哭。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往往喂奶后孩子就会安静入睡,过一会儿孩子就会醒来,又大口大口地吸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把乳汁挤出来看一看是不是太稀,也可送医院检验一下,看看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是不是太低。奶水太少和质量差的妈妈要增加营养,多进食鱼、肉、猪蹄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或者晚上喂完母乳后再给孩子喂一些牛奶,改母乳喂养为混合喂养。如果孩子吃饱后就让他安静地睡觉,不要随便去打扰他,晚间尽量少喂奶、不喂奶,保证孩子休息。

培养规律睡眠的习惯

睡眠分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在非快动眼睡眠期孩子睡得很香很沉,而在快动眼睡眠期孩子可能会做梦,面部抽动,手脚乱动,有时还会发出声音等,但此时孩子仍是在睡眠中。所以在晚上孩子醒来哼哼发声时,如果你估计还没有到喂奶时间,可能是孩子在做梦呢,千万记住不要把孩子抱起来,也不要去摸他、摇他,不要去惊动他。如果他哼哼的声音越来越大,你可以把手轻轻地放在他身上,或用手臂紧紧地搂住他,让他感觉到你在他身边,慢慢地他就会安静下来再睡。如果晚上需要哺乳或换尿布了,也不要开灯,只需要一点暗光即可,也不要和孩子说话,尽快喂完奶和换完尿片让孩子睡下,让孩子适应暗的环境,开始有昼夜之分,晚上多睡。

让孩子分清昼夜

孩子白天和晚上睡觉时间颠倒了是发生夜哭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就比较长,只有几小时是处于清醒状态。孩子一醒来就会哭,因为哭就是孩子的语言,但有的爸爸妈妈不太了解孩子的这一“语言”信息,当孩子白天一哭就抱起来,又是摇,又是拍,结果孩子又睡觉了。白天睡多了,晚上就不睡,就可能出现夜哭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白天睡觉的习惯。白天孩子睡醒后哭时,要和他说说话,用玩具去逗引他,和他一起玩耍,做做游戏,如俯卧转头、竖抱看远、扶站迈步、学游泳、抚触、对视对话等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得到发展,同时消耗体力,这样到晚上孩子就睡得香了。

注意肠胀气痛

有的孩子夜里会突然号啕大哭,哭哭停停,间隔不定,会连续哭闹三四个钟头,不论爸爸妈妈怎样哄他、逗他、安慰他,都很难让他安静下来。多数孩子白天玩得、吃得、睡得都比较好,晚上会定时发作哭闹。哭闹时会有明显的不安、小脸涨得通红、膝盖蜷缩,两手握拳,双腿乱踢、腹部隆起胀气的情形,有时在放屁排气后会有所缓解。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婴儿“肠胀气痛”。据观察发现,有20%的儿童会出现绞痛,常发生在出生后第2~4周,4~6周达到高峰,多在3个月时完全停止。发病的原因不太明确,可能是由于孩子对某些刺激过分敏感。这些孩子通常每天吃得不少,而且也多半健壮。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肠胀气痛引起的夜哭,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你要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并不会妨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要沉着应对。让孩子趴着睡会比较舒服,用温水袋(注意不要太烫,外面要包一层毛巾)放在腹部也可以。用薄荷油涂在肚子上,轻轻地按摩,也可有一些功用。抱他出去走一走,将孩子抱在肩上,唱唱儿歌,揉一揉,轻轻地摇,多半会奏效。白天即使孩子没有哭闹,你也多抱他一会儿,让他远离太嘈杂的环境,温柔地对他说话和抚摸他。如果以上的办法都未奏效,你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防止缺钙

这也是孩子爱夜哭的原因之一。在春天和初夏出生的孩子由于在孕期经过了一个长长的冬季,出生14天后没有补充鱼肝油滴剂,又没有到户外晒太阳,就有可能缺钙导致佝偻病。早期佝偻病的表现主要是夜惊、夜哭、睡觉不安静,出汗多,喜欢摇头。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血化验不缺钙,并不能说明孩子没有佝偻病,因为往往是血钙下降之前体内就已经缺钙了,佝偻病就发生了。这类孩子要先补钙剂3~5天,再补充鱼肝油滴剂,约10天孩子夜哭的症状就会改善。

希望家长有所了解,平时,需要注意防止缺钙,而且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轻轻的拍拍他们,而且不要经常地抱着孩子睡觉,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哭闹不止,带来更多影响,希望更多的家长有所了解,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宝宝啼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