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培养脑瘫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培养脑瘫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段晓慧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脑瘫患儿通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障碍等症状。其中,最影响他们生活的莫过于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因为肌无力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身体,无法精准完成伸手、抬腿、坐、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行为。
目前,大部分脑瘫患儿在积极应用运动疗法、针灸疗法等康复训练方法,这对增强他们身体力量和动作精准度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生理缺陷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脑瘫患儿在以后很长时间甚至终身,可能都无法达到正常的行动水平,在伸手、抬腿、坐、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行为上都仍然有困难。

康复训练可能不会使脑瘫患儿彻底康复,但是康复训练所做的努力都是在助力脑瘫患儿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进行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的身体条件将有所提高。家长可以通过动作锻炼和心理引导,逐步培养脑瘫患儿“独立”的生活能力,这不仅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也可以为家长减轻不小的压力和负担。首先从控制重心开始,坐、站立、行走可以很好对应脑瘫患儿的中位中心,可以选择先靠墙坐、站立,由家长牵引,然后使脑瘫患儿靠自己的力量坐下和站立,由快到慢,反复训练,起到稳定身体重心,增加肌肉力量的作用。

然后由家长支撑脑瘫患儿的腰部,辅助他们行走,让他们感受走路的感觉,再把他们放在栏杆旁边,使其可以依靠手部力量作支撑,顺着栏杆行走。这样的行走锻炼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手部力量和腿部力量。其次训练稳定性和精准度,脑瘫患儿基本存在姿势障碍,无法较好协调自己的手脚姿势,所以他们做吃饭、穿衣等行为时有较大困难。家长可以训练脑瘫患儿的稳定性,让他们握住一个球保持扔球的姿势不动,一段时间后落下,再踢进固定的区域,反复练习,直到球可以稳定进入规定区域,达到增强脑瘫患儿稳定性和精准性的作用。在进行动作训练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对其做心理疏导工作。脑瘫患儿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可能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心理负担,家长作为他们的陪伴着,一定要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鼓励、支持,给他们心理安慰。家长可以时常给他们读一些鼓舞人心的文章,给他们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和书籍,不断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目前我们仍不断探寻帮助脑瘫患儿自主生活的办法,但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脑瘫患儿的生理机能本就弱于常人,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厌烦心理,严重的会进一步损伤他们的身体。所以康复训练后,在脑瘫患儿身体条件有一定提高后,一定也要科学引导,若出现厌学情绪,不妨停下脚步,平复好心情后再出发。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