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护理:脑瘫患者需要的“身体”食粮

饮食护理:脑瘫患者需要的“身体”食粮

段晓慧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受到刺激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调节紊乱的综合疾病。脑瘫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和情绪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因此,脑瘫患者的康复之路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脑瘫患者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来做康复训练,这些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体力消耗巨大。因此,饮食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体力训练才能进行下去。

脑瘫患者进行长期康复训练的前提是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科学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考虑到脑瘫患者身体的缺陷,在饮食护理时,也需要更加精细、科学化。首先,脑瘫患者的饮食要以易消化、易吸收为主,可适当食用香蕉、草莓、豆腐、牛奶等食物,避免吃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障碍,导致其肠胃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比正常人弱,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含有的纤维素可以帮助脑瘫患者吸收营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其次,脑瘫患者的饮食是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如新鲜的瘦肉、蔬菜等,且烹饪时需少放味精、鸡精、酒、胡椒等调味品。脑瘫患者可能存在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障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其思考、记忆能力,促进大脑发育,还可以促进牙齿发育,增强咀嚼能力。再者,脑瘫患者年纪普遍偏小,可能会出现偏食的行为。此时可以选择将其不愿吃的食物剁烂、揉碎,掺杂到患儿喜欢的食物中,让他们逐渐接受这种食物,纠正偏食行为。最后,脑瘫患者需要养成按时进食的饮食习惯。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在其做康复训练体力消耗较大时,增加点心,科学表明按时进食是可以增加食欲的。

明确饮食标准以后,针对脑瘫患者的个性差异,家长要注意特别注意某些事项。如:在进食前,要保证餐具的卫生,并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增强脑瘫患者的食欲;在喂食时,应保持脑瘫患者头处于中位线,避免因姿势障碍而仰头进食,导致食物吸入气管,引发危险。同时要耐心教导其学习进食动作,鼓励其自立进食;进食时,使脑瘫患者远离玩具,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其食欲,还可以培养其专注力。

脑瘫患者的身体缺陷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营养,健康、科学的饮食能够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注重饮食健康,养成科学饮食习惯是每一位脑瘫患者家长的责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