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张聪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通常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寒冷、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等危害。患者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
一、原因
1、剧烈运动:患者短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排出较多,就可能导致尿蛋白偏高。患者平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一般适当休息后即可缓解。
2、过度劳累:患者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肾脏血管可能会发生痉挛,升高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人体就会排出过多蛋白质,尿蛋白就会升高。患者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不要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疲劳。
3、寒冷:患者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感觉到寒冷,肾脏血管通常会痉挛,也有可能导致尿蛋白变高。患者需要及时前往温暖的室内,外出时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通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小球损伤伴炎症,该疾病通常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增加其通透性,从而升高尿蛋白,还会伴随水肿、血压高、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醋酸地塞米松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来治疗,可以起到抗炎、利尿的作用。
5、肾盂肾炎:肾盂肾炎通常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炎症,会导致肾小管结构或者功能被破坏无法重吸收小分子量蛋白质,导致尿蛋白含量上升,通常还会伴随发热、尿频、尿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氨苄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呋辛酯颗粒等药物来杀菌、消炎。
二、危害
1、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流失过多,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减少,缺少足够的蛋白质,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
2、免疫力下降:蛋白质下降过多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容易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3、低蛋白血症:如果蛋白质持续下降,血浆总蛋白低于60g/L或者白蛋白低于35g/L,还有可能诱发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
4、肾功能受损:尿蛋白长期偏高会增加患者的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少尿或无尿、腰痛、高血压等症状。
5、电解质紊乱:尿蛋白升高以后,会导致人体变得水肿,使电解质发生紊乱,引起头晕、乏力、恶心、口干等症状。
患者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还要适当做体操、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身体。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