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透析病人血管有血栓怎么办

透析病人血管有血栓怎么办

张聪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透析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结肠透析。如果透析病人血管有血栓,考虑与透析不充分、导管影响、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抗凝药物用量不足、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建议病人及时就诊,明确情况后遵医嘱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透析不充分:如果病人未按照医嘱按时进行透析,或透析时间比较短,容易导致透析不充分,可能使液体和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还可能使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进而形成血栓。此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抗凝血治疗,病人也要建立对于透析及自身情况的正确认知,要按时进行透析。
2.导管影响:在透析时,通常需要放置导管,如果存在导管过长或过短、导管放置位置有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形成血栓。此时通常需要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或更换长度合适的导管,病人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以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如果病人接受的透析是血液透析,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此类透析,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使用血管通路,血管可能持续受到刺激,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还可能出现血管狭窄的情况,进而出现血栓。病人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透析,尽可能地降低对血管产生的影响。
4.抗凝药物用量不足:由于单次透析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机体可能出现防御性反应,导致血液凝固。因此在进行透析时通常需要使用抗凝药物,但如果抗凝药物的用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避免血液凝固,进行形成血栓。此时病人应配合医生进行系统检查,以便于医生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进而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
5.高脂血症:如果平时存在缺乏运动、酗酒等情况,可能引起高脂血症,此时病人的血液粘稠度通常较高,易导致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较为缓慢,可能形成血栓。建议病人平时坚持低油、低脂饮食,少吃或不吃炸鸡、烧烤、肥肉等食物,还要遵医嘱使用普伐他汀钠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苯扎贝特片等药物来降血脂,避免病情加重。
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透析而过度焦虑、恐慌。此外,病人要遵医嘱定期复诊,明确身体状况。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