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血常规血小板压积偏低

血常规血小板压积偏低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

血常规血小板压积偏低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药物因素,或是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在检查前大量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血常规血小板压积偏低。这种情况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当机体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后,就会恢复正常。
2、药物因素: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出现血小板压积偏低的情况。此外,还可能会伴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停止服用药物,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
3、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可能会将正常细胞一并清除,进而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被脾脏破坏,引起浑身无力、头晕、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参健脾丸、利可君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例如脾脏切除术、经皮非切除性脾脏栓塞术等。
4、血小板减少症:如果患有此病,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或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从而引起激素水平降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倍他米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
5、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身体疲惫、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并且在血常规检查中显示血小板压积偏低。患者应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充分休息并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此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环磷酰胺片、环孢素软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