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夜啼的中医辨证治疗

夜啼怎么中医辨证治疗

王燕主任医师

中医学中日友好医院

夜啼一般是指夜间啼哭,中医辨证治疗原则为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应优先考虑为生理性病因,如喂养不当所致,其次考虑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等病理性因素,进行分症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如果夜间喂养不当,喂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会导致小孩夜啼,但在白天没有啼哭的情况。建议调整喂养习惯,按时、按量、少量多次地喂养小孩,改善夜啼的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1、脾寒气滞:夜间温度较低,常会引起腹部寒湿,导致寒邪凝滞、腹中作痛,从而出现夜啼,伴有睡喜蜷曲、腹喜摩按的情况。此时的治疗一般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为主,可以遵医嘱使用乌药散、附子理中汤等药物治疗。
2、心经积热:如果心内烦热,可能会扰动神明,从而出现心烦而啼、面赤唇红、烦躁不宁等不适症状。治疗原则以面赤唇红,烦躁不宁为主,可以遵医嘱使用麦芽、莱菔子、焦山楂、生大黄等中药治疗。
3、惊恐伤神:如果心神受惊,常会引起夜间啼哭、神情不安、面色乍青乍白的情况。其治疗原则为定惊安神,补气养心,可以遵医嘱使用远志丸、琥珀抱龙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胎儿禀赋不足也可能会引起上述情况,建议及时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