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4

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4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

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4秒,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值进行判断,如果超过16秒,一般具有临床意义,如果未超过16秒,通常不具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模拟外源性凝血机制检测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该指标可以反映血液外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疾病。该指标的正常范围一般为11~13秒,超过3秒通常具有临床意义。大于14秒,超过16秒时提示异常,可能是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当缺乏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原时,外源性凝血机制受到影响,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外,还与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4秒,未超过16秒,可不用过于担心,通常是服用抗凝药物引起的。
建议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异常的患者,及时就诊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