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胎儿型肝母细胞瘤引起腹部肿块,手术切除来有效控制

胎儿型肝母细胞瘤引起腹部肿块,手术切除来有效控制

熊英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中日友好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在胎儿时期发现肝脏占位,出生6个月时出现腹部轻微隆起后进行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检查、腹部CT、穿刺活检等必要检查,诊断为肝母细胞瘤。在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补充营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逐渐恢复。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个月

【疾病类型】肝母细胞瘤

【就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26

【治疗方案】肿瘤切除术+药物治疗(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0天,长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完整切除肿块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510ng/ml,复查未发现复发倾向


一、初次面诊
一天下午,一对父母抱着患者来到我的诊室,我看到患者在襁褓中安心熟睡,而患者父母的脸上满是担忧。原来,患者母亲在孕36周做B超检查时,就发现患者存在肝脏占位的情况。患者出生后身体素质较差,就诊前又受凉感冒,精神状态不佳,在给患者换衣服时还发现他腹部轻微隆起,于是赶紧到医院就诊。
我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身体消瘦,腹部存在一包块,质地较硬。我让患者父母带他去做了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检查、腹部CT、穿刺活检等必要检查,肿瘤标志物提示血清甲胎蛋白大于1210ng/ml,癌胚抗原为0.56ng/ml;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44U/L,谷草转氨酶72U/L;腹部CT可见肝脏存在3.8cm×2.8cm×2.0cm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结果提示肝母细胞瘤。我建议患者父母立即带患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父母表示同意并于当天入院。

二、治疗经过
由于肝母细胞瘤是肝脏恶性肿瘤,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还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我给患者制定了手术治疗的方案,给患者父母详细介绍了手术的预期效果,让患者父母稍微安心了一些。患者入院第二天我给他进行了手术,手术中未见腹腔积液,肿块位于肝右叶下方,无明显包膜,随后完整切除肿块。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小,因此术后未进行化疗。我给患者使用了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补充营养。
三、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的伤口恢复较快,在使用营养药物后,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由于患者年纪较小,所以术后暂时未使用化疗药物,先采取保守治疗。3个月后患者回医院复查,我看到患者的体型有所增长,患者父母告诉我此期间未出现不适症状,进食和精神状况良好。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CT时,提示血清甲胎蛋白降至510ng/ml,未发现肿瘤有复发倾向。
四、注意事项
患者的肝母细胞瘤为胎儿型,分期为I期,因此手术完全切除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嘱咐患者的父母在生活中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表现,若出现腹部肿块、发热、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加强营养补充,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日常应给与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3.远离污染环境和有害物质,如金属、颜料、石油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患者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
五、个人感悟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源性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逐渐出现腹部包块、黄疸、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本例患者在胎儿时期已经发现肝脏占位,6个月时出现腹部肿块症状,好在父母及时送医,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因此,建议各位孕妇在孕期按时进行产检,了解胎儿的身体状况。如果胎儿存在肝脏占位的情况,在胎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减轻身体损害。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