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物治疗,可帮助患儿战胜鹅口疮造成的口腔黏膜白斑

药物治疗,可帮助患儿战胜鹅口疮造成的口腔黏膜白斑

罗金英主治医师

口腔科学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的母亲在前天发现患儿口腔内有白斑,在家观察后,不仅白斑没有消退,还出现了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表现,故来到医院就诊。我给患者做了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检查后,确诊这是鹅口疮导致的,于是我决定使用药物治疗,两周后情况好转,患儿口腔黏膜白斑消失。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1岁

【疾病类型】鹅口疮

【就诊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就诊时间】2019/9/15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灭菌注射用水、碳酸氢钠注射液、西帕依固龈液)

【治疗周期】治疗2周,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患儿的情况逐渐好转,口腔黏膜白斑消失


一、初次面诊
这次就诊的是一对母女,母亲说:“前天早上给女儿刷牙时发现她口腔里有白斑,轻轻用牙刷刷了一下但是没有刷掉,反而把女儿弄得不舒服,在家观察了两天,白斑一直没有消退,并且有些影响到女儿,出现了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表现,于是立即过来就诊。”我查体后发现患儿咽部充血,颊黏膜及上下唇黏膜可见少许斑块样白色附着物,不容易擦去,心肺腹未见异常,再加上患儿母亲的描述,初步怀疑可能是鹅口疮,为了确定检查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治疗经过
接着我让家长带患儿去查了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无异常,无明显细菌感染表现,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查见念珠菌感染,所以患儿可以确诊为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儿童口腔疾病,其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因此如果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就要选择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抗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常用制霉菌素片、克霉唑乳膏等药物。但是考虑到患儿的病变程度较轻,而且年龄较小、血常规无明显感染,可以不使用抗真菌感染药物,但是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我为患儿开具了灭菌注射用水和碳酸氢钠注射液,让家长带回去按适合的比例配制好,然后用来清洗涂擦口腔内的白斑。这两种溶液混合能够制成弱碱性溶液,可以对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症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加快鹅口疮的恢复。同时,家长还需要给患儿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具有健齿固龈、清血止痛的功效,既可以用于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也能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口臭、咽臭,对于鹅口疮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我让家长带患儿回去用药两周后,再过来复查。

三、治疗效果
两周后,母亲带着患儿来到医院复查,患儿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变得很活跃。母亲自述回家后就谨遵医嘱给患儿用药,用药两天后发现患儿口腔内的白斑逐渐变浅、变小,一周后口腔内的白斑基本已经消失,而且治疗期间患儿食欲的逐渐改善,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于是我再次检查患儿的口腔,发现患儿口腔内的白斑完全消退,疾病已经被治愈。
四、注意事项
母亲带患儿离开前,看到母亲担心的样子,我安慰她,不要太过担心,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患儿就能很快康复:
1.家长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用量,不要急于求成就加大药量,如果盲目加大药量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加重患儿的病情。
2.在治疗期间,不要让患儿吃辛辣或太硬的食物,避免影响局部病变部位。家长可以给患儿吃一些好消化、营养高的食物。
3.家长要随时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避免患儿把不干净的东西放进嘴里,导致口腔内出现其他感染,加重病情。
五、个人感悟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鹅口疮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常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治疗。如果患儿出现了明显的真菌感染,就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感染或者感染较轻,就可以不使用这类药物,就像这位患儿一样,只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家长按医嘱用药即可,不用过于担心。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