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会引起淋巴管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会引起淋巴管瘤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出生后发现后颈部有一明显包块,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淋巴管瘤,观察一段时间后,前来医院就诊。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考虑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淋巴管瘤。通过穿刺法进行治疗,并使用注射用A群链球菌、注射用头孢他啶两种药物。经过治疗后,包块缩小,无明显异常,治疗效果较好。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个月

【疾病类型】淋巴管瘤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6/5

【治疗方案】穿刺法+药物治疗(注射用A群链球菌、注射用头孢他啶)

【治疗周期】入院治疗10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一、初次面诊
六月上旬,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患者急匆匆来到医院求诊。通过与这位母亲的沟通,我了解到患者出生后的第二天,被当地医院的护士发现后颈部出现一较为明显的包块,质地柔软,边界比较清晰,内含一定液体,而这位母亲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都并未发现患者有这一情况。当时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时提示为淋巴管瘤,医生考虑到患者当前的情况并不严重,于是建议先继续保持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行复查。目前患者已经出生满3个月了,出于从更放心、安全的角度出发,便带着患者来到我院进行检查。
听完这位母亲的话,我询问是否携带之前医院检查时得到的报告,这位母亲点头称有,并一只手环抱着患者,一只手从腋下的手提袋里将报告找出,并且递交给我。通过报告,我也对患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我对患者的局部包块进行了观察,发现和报告上显示的情况相比,并未出现局部变大的情况,患者也未出现发热、哭闹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症状及之前的检查报告,考虑淋巴管瘤的可能性较大,患者这种疾病的出现,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从而导致患者的淋巴液排出有一定障碍,进而造成淋巴液潴留,随着生长发育,局部的畸形血管逐渐膨胀,从而进一步导致淋巴瘤的形成。但是具体的确诊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还是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
二、治疗经过
为了明确诊断,我对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侧颈部可探及一大小为4.6cm*2,3cm(深度)*3.5cm的囊性无回声区,考虑为淋巴管瘤。随后,我便将具体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的母亲,得到同意后,我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从而帮助排除手术禁忌症。然后,根据安排的时间,我和同事们对患者进行麻醉,通过穿刺法抽出局部包块里的淋巴液,随后,注入注射用A群链球菌,这种药物能够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部分细胞活性,激活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预防感染。

三、治疗效果
手术完成得较为顺利,术后患者并未出现发热之类的异常现象,并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入院治疗10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局部包块逐渐减小。安排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发现无异常,经过综合考量,我准予患者当前可以出院进行调理的安排,但是家长需要定期带患者到医院进行复查。
四、注意事项
看着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我也为其感到高兴。但是,考虑到患者年幼,身体抵抗力会相对较差,于是,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我叮嘱患者的母亲回家后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避免让患者用手抓挠,否则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此外,还需要调节室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适当进行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如果当前是母乳,还需要合理膳食,尽量以清淡并且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过于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五、个人感悟
后续了解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为良好,这也让我逐渐放心。关于淋巴结瘤,除了这位患者考虑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外,地理环境、内分泌等因素也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往往也可能诱发淋巴结瘤的出现。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还可以通过冷冻疗法、电干燥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