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四肢无力的“幕后黑手”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四肢无力的“幕后黑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5天前突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伴有四肢无力。2天前患者的四肢完全不能活动,并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头晕等症状,遂前来就诊。我对患者进行查体,并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根据患者的体征和检查结果,我诊断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住院15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3岁

【疾病类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就诊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18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依达拉奉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15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好转,四肢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门诊转入我科的,初见患者时,她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我和家属进行沟通,得知患者5天前在安静休息时突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的症状,伴有四肢无力,手指活动不灵活,未行特殊诊治。后来症状进行性加重,2天前患者的四肢完全不能活动,并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头晕等症状,遂前来就诊。门诊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拟“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收住我科。另外,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年,期间不规则用药治疗。
我对患者进行查体,左侧上肢血压146/69mmHg,右侧上肢血压154/72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细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桡动脉粥样硬化,呈条索状。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双眼球向左侧注视时可见水平眼震,伸舌不能,双侧咽反射减退,颈软。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0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0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检查不能配合,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位置觉、振动觉减退,四肢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低密度脂蛋白为4.03mmol/L,其余检查无异常。影像学检查:颅脑MRI示双侧延髓内侧急性梗死,T2加权像示双侧延髓前内侧长T2信号影,病灶呈“心形”;DWI示双侧延髓前内侧高信号影,病灶呈“心形”。肌电图示四肢近端波幅明显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结果提示神经根的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头颈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示右侧椎动脉细小、远端发育欠佳,右侧椎动脉信号不均匀,左侧椎动脉管腔信号均匀。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检查结果,我诊断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时,由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我予以患者鼻饲管,便于患者进食。明确病因后,我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建议采取药物治疗。患者及家属同意治疗。我给患者开具了阿司匹林片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调脂稳定斑块,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用于抑酸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同时我让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还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在用药期间,我一直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上述治疗,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患者住院15天后,四肢肢体无力症状较前有所缓解,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我同意患者出院休养。出院时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正常,眼球无震颤。伸舌居中,四肢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四肢腱反射正常范围,双侧巴氏征弱阳性,饮水试验稍有呛咳。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多次向我表示感谢。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病情好转,我非常高兴,考虑到恢复期较长,我嘱咐患者及家属要注意以下事项:
1.出院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巩固治疗效果。如果症状复发,要及时就医。
2.患者的饮食应以流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肥厚油腻、坚硬的食物。
3.患者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4.患者长期卧床,要积极预防压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有条件者可选用气垫床。家属要定期给患者翻身和按摩,通常2~3h翻一次。
五、个人感悟
延髓位于脑干的下端,延髓内侧梗死多与椎动脉闭塞有关,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多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血管变异导致,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很明显,本例患者基本符合其症状,而患者的颅脑MRI也证实了这一点。患者在治疗过程虽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非常配合治疗。在此要提醒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平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摔跤、跌倒,积极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